智能市场

“量化自我”滚滚向前:智能球拍“活力π”依靠内置传感器,追踪你的挥拍轨迹、速度、撞球点等技术指标
发布者:    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4-08-11   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 19

挥拍练习、对抗性训练、教练指导、录像复盘,作为一个业余羽毛球爱好者我所能想象到的训练方法无非以上。然而作为一个自诩的科技界人士,在传感技术、动作捕捉已经如此发达的当下还在固守上世纪的遗产,未免显得程度太“low”。有什么产品能帮我科学高效地提升运动技巧么?“活力π”多少算是一个。

活力π”是一款智能羽毛球拍,通过内置于手柄的传感芯片加上特定算法,可以对使用者挥拍轨迹、速度、拍面斜角、撞球点、力量以及击球类型(如正反手等)进行捕捉,帮助使用者完成运动数据采集工作。所采集数据通过蓝牙或有线方式录入配套软件,经过统计分析之后呈现给使用者一个可视化的结果。依靠数据沉淀和科学分析,用户再也不用跟抽象意义上的“球感”纠结不清了。

除了打分、动作建议外,“活力π”还提供一套专家数据库(比如前国家队老将熊国宝)供用户进行比对,以往我们依靠录像进行的模仿训练可以被数据比对所取代。这点听起来与美国的Zepp很像,后者通过穿戴式的传感手套对高尔夫挥杆动作进行量化分析。

据“活力π”团队表示,这款产品的诞生缘于创始人肖署辉的偶然念想:作为一名羽毛球爱好者,在接受辅导过程中发现教练的素质高低、沟通能力强弱造成了学习成果的不可控性。为什么不能做一个帮助使用者自我测量、自我提升的工具?于是在参考一些国外产品后开发了“活力π”,原本主营 IT 外包的公司也已全面转向运动产品。

目前“活力π”还处在产品早期,很多功能还有待完善:数据为本地存储不能同步云端,也不支持社交分享;传感模块与球拍绑定,不能通过外设对传统球拍升级;未提供手机端不能随时随地获取反馈。。。。。。

此外,在运营思路上“活力π”可能还要更开放一点。当前的“活力π”几乎从软硬件开发、产品生产、渠道搭建一手包办,繁重的工作很难依靠二十几人的小团队完成。作为一个小团队,与其当传统巨头的颠覆者,不如设法去帮助他们向互联网转型。想想中国体育用品每年 2000 多亿的销售额吧,一项技术只要能为所有产品带来 1% 的价值提升也会造就一个 20 亿的市场。

当然,产品一时的缺陷不能掩盖理念上的价值。想象一下类似技术在各种体育器材中的应用潜力,以及行业标准、用户行为被重塑的可能:传感器 + 云 + 大数据分析会成为标配,这在各种计步手环产品中已可见端倪;基于“反馈经济”的实时行为校正会深入人心,帮你调整行为举止的RISR网衣已有尝试;运动社交可以从线下走到线上,好比Nike+一样;增强现实则让运动无时不刻充满了在线游戏般的乐趣,正如WokamonFitTrip所试图实现的——总而言之,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相互渗透越发深入,而技术的精准性将使传统经验失去容身之所。

目前“活力π”产品全套定价 1680 元,可以通过官网入口进行购买。这个定价贵还是便宜?我想专业运动员可以毫不介意,但对业余人士来说,或许也只有富帅们敢于出手了。但换个角度想一下,先从专业市场做口碑和品牌、再向大众市场下沉变现或许也是一条可行之路。